黄氏响声方历史沿革
相传乾隆年间,兰州天灾不断,疾病肆虐。因地处西北,气候干燥少雨,加上百姓劳作辛苦,喉疾是当时最为严重的地方性疾病。兰州名医黄世乔精研喉疾病理,提出咽喉疾病大多源于内火过旺,主张疏风清热、宣肺利咽、引火下行,立足治本。在喉疾诊疗上善追根溯源,对症下药,因而独树一帜。
乾隆42年,黄世乔因不慎试药中毒,救治不及过世,终年53岁。其在喉疾诊疗上的建树则被遗传后世并发扬广大,至黄世乔曾孙黄应轩时,黄氏喉药作为治疗咽喉疾病的秘方几经改良,已经完全成熟。
嘉庆8年,同为兰州籍的皇宫司仪太监桂永清告老还乡。桂公公患喉疾多年,久治不愈,加上初回兰州水土不服,喉疾加重。乡人推荐其试用黄氏喉药,在黄应轩的精心调治下,困扰多年的喉疾完全治愈。桂公公大为高兴,通过京城旧友,力荐黄应轩到京城行医。在桂公公的帮助下,黄应轩很快在京城站稳脚跟,黄氏响声丸也正式得名。
嘉庆15年初夏,黄应轩被同行设计陷害。黄氏家族仅有黄应轩之孙在旧友的帮助下逃出京城,搭乘漕运粮船,沿京杭运河一路南下至无锡安家落户,开始隐姓埋名的生活,黄氏喉药也从此销声匿迹。